
2024年12月27日上午,在呈贡校区楠苑综合楼基建处会议室,对昆明市测绘研究院承担的《云南大学历史建筑扫描测绘项目》进行成果验收。参加验收会议的有学校基建处负责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学校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负责人、东陆校区办负责人、学校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人等。验收会议由学校基建处副处长、技术总监柳国清主持并担任验收组长。

我校从2024年9月起,对东陆校区考棚(贡院)、生物馆(东楼、西楼)、物理馆、会泽院等历史建筑进行三维点云、三维模型数据采集和建筑平、立、剖面绘制及典型构建大样图的绘制,最终建立单体建筑档案图册。
对历史建筑进行立项扫描测绘的作用和意义在于;
第一、全面记录与精准复原。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实现对历史建筑外观、结构乃至细微纹理的全方位、无死角数据采集。这种非接触式的扫描方式避免了传统测绘方法对文物可能造成的损害,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生成的三维数据模型能够真实、完整地记录下历史建筑的原貌,为后续的复原、修复工作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第二、科学研究与教育普及。数字化的三维模型不仅为修复工作提供了便利,更为科学研究与教育普及提供丰富的素材。可以利用这些模型深入研究历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寓意等方面,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向公众虚拟展示历史建筑,感受其魅力。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模型可成为生动的教材,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第三、推动数字化经济发展。历史建筑扫描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可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在测绘过程中使用的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虚拟现实设备等设备的研发与生产,能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同时,数字化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第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建筑是云大百年学校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精确的测绘和记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保留学校的记忆。测绘工作不仅记录了建筑的现状信息,还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确保修复工作既尊重历史原貌,又符合现代保护理念。


经过竞争性谈判,我校历史建筑扫描测绘项目由昆明市测绘研究院获得了中标资格。在学校与测绘院双方签订工程测量技术服务合同后,测绘院向学校提交了工作任务申请,组织了相关的测量技术人员和测量的专用设备,在完全具备进场条件下,于2024年9月进入学校东陆校区开展工作至12月,顺利完成东陆校区历史建筑的扫描测绘。

在“云南大学历史建筑扫描测绘项目成果验收会”上,验收组听取了项目工作情况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以下验收意见:
项目提交验收的成果资料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符合验收要求。
项目采用传统技术并结合现代技术(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全方位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对历史建筑进行了测量,形成三维点云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输出符合要求的历史建筑总平面图,平、立、剖面图,局部建筑结构的大样图,并对图件进行编辑整理形成图册。同时对历史建筑的基本档案进行现场调查和完善。
项目技术路线科学合理,软硬件配置先进,各项指标真实,成果质量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及设计的要求。调查内容完整、齐全。
综上所述,验收组认为该项目测绘质量优良,原则同意通过验收。验收组建议,对历史档案表中的文字信息,进一步核实并修改完善。

